小官巨贪:为什么农村干部易贪腐?根源在这里!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监督检查、审查调查情况。2020年第一季度,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接收信访举报62万件次,处分9.3万人(其中党纪处分8万人)。其中,农村、企业等其他人员6万人。从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干部“四风”和腐败问题易发多发。严查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是全面从严治党、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落实到基层的重要任务,是全面履行纪检监察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不断深化“三转”正风肃纪的具体体现。村干部虽是最小“官”,反“四风”却不容忽视。
基层干部易发微腐败
当前农村“四风”和腐败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来看,农村基层干部易发腐败主要集中在农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项目、土地补偿款、农村危房改造、救灾救济、扶贫优抚款物以及粮食直补、退耕还林、宅基地指标安排等领域。
前段时间,云南省通报一批村干部腐败案例。大理州弥渡县牛街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吴健敏违规操办儿子“百日宴”问题。2018年10月5日,吴健敏违规操办儿子“百日宴”,邀请亲戚、朋友及管理服务对象等共10桌,吴健敏及其家人收受微信红包1688元、现金红包1400元,共计收受礼金3088元。2019年12月,吴健敏受到党内警告处分,违纪所得责令退还。
此外还有云南省祥云县祥城镇禾荞村委会干部合谋骗取征地补偿款案;云南驿镇天马村干部合谋套取专项资金案;巍山县永建镇红河源村原主任贪污抗旱资金案;鹤庆县龙开口镇禾米村、金河村多名干部虚报套取移民补助资金案等。
农村基层干部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了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的甚至造成村民集体上访、越级上访,酿成群体性事件,影响农村生产、生活秩序,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四风”和腐败问题
存在薄弱环节
为什么基层干部“四风”和腐败问题多发?“四风”问题存在的原因很多,但都存在共性根源。
一是一些基层干部宗旨意识淡薄,普遍认为自己为工作付出了很多,吃点喝点是应该的。多年以来形成的“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已经成为一种“潜规则”。同时,群众监督意识淡薄,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增加了“四风”问题的容忍度和存在率。
二是监管不到位。一些乡镇、部门主要领导对“四风”问题认识不到位,甚至存在放任不管的思想。在风头上,就抓一抓,风头一过,一切照旧,对基层干部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机制。
三是查纠较难。“四风”问题在各乡镇、各部门及领导干部中较为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重要行政部门多年形成的“四风”问题,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对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经常以县级以上重要工作等理由阻挠正常监督,致使对“四风”问题查纠不够及时、力度不够大。
此外,基层干部在政治理论的集中、系统学习少。特别是在“四风”问题上,总认为自己是基层干部,无权无势,没有产生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土壤和条件,与自己很遥远。由于对政治理论学习不够深入,缺乏对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放松了廉洁从政的思想,在对名利的攀比上有所抬头,对党的理想信念不够坚定。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群众利益无小事,针对近年来查处的基层腐败案件暴露出的基层管理中的漏洞,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长管长严有效机制,以专项整治为利剑,不断铲除“苍蝇”的生存土壤,把腐败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基层稳定团结。
日前,浙江省纪委监委制定下发《强化清廉村居建设 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意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
《意见》从监督机制、县级巡察、问题查处、工作规范化4个方面明确了20条重点任务。
据了解,从群众关切、问题多发的领域和环节入手,浙江加大基层违纪违法问题查处力度。《意见》提出,将对近3年来基层信访举报和问题线索进行大起底,强化重点案件攻坚,加大提级办理和交办督办力度。做好查办案件的“后半篇文章”,深挖案件背后存在的深层次原因,督促完善制度、堵塞漏洞。开展澄清正名工作,整治基层隐形变异“四风”问题,解决扶贫领域中存在的责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等问题。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0-5-10 1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