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藩:逃离你终将衰落的故乡,年轻人该不该在大城市买房?董藩在讲资产的空间配置时说过:“逃离你终将衰落的故乡”。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对自己的家乡有深厚的感情。虽然不会想“落叶归根”这样的事情,但提到家乡,还是觉得温馨、眷恋的,一直希望家乡越来越好。你这种说法让我很伤感,失落,甚至有些揪心,但又不得不认可你的逻辑与依据。我觉得你就像是一个站在村边小山岗上的清晨早起的人,看到远处涌来的洪水,突然冲着满村仍沉睡的人在呐喊。你在中级班结业,向大家告别演讲,说到这句话时,我发现你的眼里也噙着泪水,似乎也是无可奈何的结论。“逃离你终将衰落的故乡”这句话源于几年前网上一篇署名汤舸、高路拓、王咏笑、团支书的文章的题目。他们说,“现在的年轻人总是在犹豫。究竟是要回归生活惬意的小城镇家乡,还是奔赴大城市或者‘北上广’辛苦打拼开拓人生。”他们根据国家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跨省人口流动情况,得出了一个让人难以接受的结论:“你还能在这些选择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
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但在你的子女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文章只是基于数据分析得出了如此结论,没有分析原因,也没有对这种社会变迁的影响做讨论。文章作者似乎是几个大学生,分析这些可能也超出了他们的能力。但他们能发现这个问题,已经很难得了。
我知道你是完全赞同他们的结论的。当年你给我们上课时,你就讲过类似的观点,而且原则上不赞同我们离开北京、到外地就业。你对我们说:“哪里房价高,就到哪里去工作。”我们当时听到你这句话,感觉受刺激、震撼、激动,又有压力——师命不可违抗,无法逃走,可又没有能力战胜高房价,有一种眩晕感!
那时网上的这篇文章还没出来。我早就得出了这个结论。但这几位大学生概括得比我好,他们的说法更有力地撞击了人们的心灵。我当时的说法是:顺应人口流动趋势,逃离农村,逃离落后中小城镇,到大都市和核心城市去。我只是没有写文章,因为写这样的文章,我会挨骂的。特别是家乡的熟人,一定会骂我。按照中国传统文化的说法,应该是“子不嫌母丑”、“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号召大家离开贫困的家乡,逃得越早越好,这与传统道德和大众的朴素感情相悖。大家会觉得我“自私”、“忘恩”、“大逆不道”,会对我口诛笔伐的。
董藩来自农村,而且是长白山区很封闭的农村。高中毕业后到大连读大学、读硕士、工作,然后到更发达的首都北京读博士、工作。董藩每年都要回老家,同时也到过全国很多城市和农村开会、调研,一直在观察农村和城市之间人口的变化。董藩的家乡因为是全国集体性质的唯一的参场(种植人参的农场),而当时人参价格极高,是粮食价格的几百倍上千倍,因此在早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中,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山村。但后来这个小山村慢慢衰落,人口大量外迁,今天也变得破败不堪了。我也曾长期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特别是落后地区开发问题,曾在《经济研究》等刊物发过一些区域经济的文章,得出这样的结论其实是很正常的。
董藩认为,房价高就意味着城市人口多,人口多就意味着舞台大,舞台大就意味着演员多,演员多就意味着机会多,不靠关系也能生存。
|
|
|
|
|
共 0 个关于本帖的回复 最后回复于 2022-2-18 20:37